唯彩看球

安徽省财政厅强化福彩公益金预算管理

近日,安徽省财政厅会同省民政厅制定了《安徽省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16〕1654号,以下简称《办法》),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进一步下放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以下简称福彩金)的项目申报和审批权,突出市县支出主体责任,健全资金监管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聚焦“放管服”,转变管理理念。《办法》将福彩金管理与“放管服”改革要求紧密结合,紧紧牵住改革的牛鼻子,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大省级“放”的力度,强化市、县(区)“管”的能力,提升各级“服”的水平。要求省内各级财政、民政部门突出放权导向,坚持“转变”项目申报方式“下放”资金审拨权限,省级按因素分配法,选取福利救助服务、财力及绩效等因素将资金拨付到各地;突出需求导向,坚持“政府端菜”和“群众点菜”双向发力,以各地社会福利救助需求为福彩金保障服务重点;突出便民导向,坚持精简办理绘出流程“捷径”,着力减少居民及福利救助机构申请资金拨付程序;突出公开导向,坚持服务规范,确保资金使用全过程公开,全面提升福彩金管理水平,真正把规范管理和审核审批变为服务,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聚焦深化预算管理,明确事权责任。2016年,安徽省财政严格遵循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积极推进福彩金预算管理改革,累计下达1.7亿元福彩金,由各地统筹用于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救助及公益项目,取得较好成效。一方面,按照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的原则,推进福彩金预算管理改革,加强福彩金与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省级以上与地方的福彩金统筹使用,形成资金使用合力。另一方面,明确省内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的主体责任,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省级着力科学分配资金激励引导地方做好社会福利救助基本公共服务,由地方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要求实行归口管理。

聚焦“供给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改变原福彩金支持项目较散、福利设施建设占比大的现状,将资金投入向3个方面转变。一是向购买服务转变。由原以建设项目为主向政府购买服务转变,明确要求各地在使用资金时,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不得低于50%,建设项目金额不得超过总金额的50%。其中,养老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得超过30%。二是向扶贫攻坚转变。按照安徽省政府扶贫攻坚总要求,结合社保兜底脱贫工程实施意见精神,对市县福彩金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通过资金分配引导,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扶贫济困以及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等项目。三是向基层农村转变。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全省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优化基层农村资源配置,引导资金向基层农村投入,重点支持农村社区项目和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聚焦问题导向,健全管理机制。针对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申报程序繁琐、支出与需求脱节、使用效益有待提升等问题,围绕“全程留痕、全程公示、全程监督”要求,建立健全福彩金使用审核审批机制。一是发布公告机制。通过部门网站、政务微信等媒体发布年度福彩金使用申报公告,明确福彩金使用申报时间、范围、条件等,确保申报工作有序推进。二是优化审核机制。综合运用涉企项目资金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对申报福彩金项目单位进行联审比对,杜绝多头、虚假、违规申报等现象。三是公开公示机制。对确定的补助项目单位、内容、金额等重要信息,通过部门网站、政务微信等渠道公示。分配到乡村的福彩金,实行县乡村三级公示制度,做到“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四是台账管理机制。健全项目申报审核台账管理,清晰记录所有流程的审核负责人、经办人的审核意见。建立项目实施基础台账,全程记录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台账原则上长期归档保存,以备核查。

聚焦提质增效,强化绩效监管。注重政策对象的精准性,注重分类施策的导向性,注重政策实施的效益性,强化绩效管理,强化结果运用,全面提升福彩金管理水平。一是实行绩效目标管理。按照“花钱要有效、无效必问责”原则,明确福彩金使用目标任务、时间节点等。二是完善绩效评价制度。根据“谁用款、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福彩金绩效评价体系。三是充分运用评价结果。对评价发现管理制度不健全、无责任落实机制、无项目资金支出台账等问题的,采取暂缓拨付资金、减少预算安排、撤销调整项目方式,促进福彩金高效使用。四是加强资金绩效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检查结果和评价情况将作为下一年度省级补助市、县(区)的重要因素。

福彩公益金 彩票管理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