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彩看球

彩票文化 | 废弃彩票化身“金陵十二钗”

  一张张五颜六色的废彩票与《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本来扯不上关系,但是在折纸艺人贺桂华的手下,撕剪折叠,就纸取色,以折代笔,绘就了一幅幅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的金陵十二钗折纸艺术作品。精明泼辣的王熙凤、富丽堂皇的贵妃元春、古典忧郁的林黛玉等等跃然纸上,每一个表情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每一件道具都诉说着一个故事……

为纪念中国福利彩票发行30周年,弘扬福利彩票文化,日前在湖南省举行的即开型福利彩票手工艺品大赛上,湘潭折纸艺人贺桂华老师利用废弃彩票创作的《金陵十二钗》获得全省平面作品二等奖,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表现着一个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让人叹为观止。

  “金陵十二钗”从废彩票中“复活”

走进贺桂华老师家中,我们就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简直进入了一个折纸艺术的博物馆,各种册页、横幅、条幅、斗方、横竖方形的镜屏,以及卡纸、台历等微型折纸作品目不暇接,应有尽有。

“这是熙凤弄权,这是元春省亲,这是宝钗扑蝶,这是黛玉葬花……”贺桂华老师指着留在家里的一幅《金陵十二钗》镜屏作品告诉我们,获奖的《金陵十二钗》已送到省里参赛尚未返还,这是留在家里的内容相同、神态稍异的《金陵十二钗》折纸作品。

我们看到,装裱在镜框里的《金陵十二钗》颜色丰富多彩,神态活灵活现,似乎一个个长袖善舞,衣袂翩翩地向我们走来,拉我们的衣袖,与我们呢喃,让我们一下梦回那个繁华、喧嚣的贾府大观园。

“这是金陵十二钗里的熙凤弄权,王熙凤精明强干,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泼辣角色,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格风骚。为了表现她泼辣、弄权的个性,用髻鬟高耸,双手叉腰来体现她的不怒自威。”贺桂华老师细细地给我们解说着十二钗个性与神态。

我们发现,为表现元春省亲的富丽堂皇,贺老师为元春选择了一袭明黄服饰,头戴桂冠,胸坠项链,小到元春头上的发饰、胸前的链坠,大到服饰颜色的选择,都恰如其分,那种高贵的皇家气质跃然纸上。而为表现林黛玉的忧郁病态美,服饰以素雅的灰色调为主,黛玉肩荷花锄,锄挑花篮,那种“手把花锄出绣窗”“荷锄归去掩重门”的忧郁气息立时弥漫开来。而宝钗手握小团扇,身前萦绕两只小蝴蝶,把她活泼、旷达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浸润着多年构思和三个月创作

贺桂华获奖的《金陵十二钗》作品用镜屏装饰出来后约两平尺见方,包括“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元春省亲”“探春远嫁”“熙凤弄权”“湘云醉酒”“惜春作画”“李纨课子”“迎春遇狼”“巧姐遭劫”“妙玉悟玄”“可卿春困”等12个故事,13个人物。乍一看面积不大,人物不多,但却浸润着贺桂华老师多年来的揣摩构思,3个月的精心制作。

贺桂华老师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读《红楼梦》枉为人生。如今的年轻人,忙于工作、应酬,忙于玩电游、手机,真正能静下来通读《红楼梦》的人并不多,他们即使对《红楼梦》有所了解,也多来自于影视剧中的点滴,知之甚少。因此,她想用折纸艺术的形式将《红楼梦》中的一些人物、故事演绎出来,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并爱上《红楼梦》,爱上传统文化。为创作《红楼梦》系列折纸作品,她数十年来一步步地摸索学习,先后通读了四遍《红楼梦》,重点章节更是不知看了多少遍,甚至《曹雪芹传》以及红学家们的著作、论文也是她反复阅读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的笔记,撰写了几万字的心得体会。读书阅世,自己也慢慢地丰富起来,与作者有了心意性情上的契合。

创作《金陵十二钗》,贺老师告诉我们,最难的还是构思、设计,如何来表现这12个古典美女,定什么表情,穿什么服饰,戴什么头饰,拿什么道具,置什么家什,色彩如何搭配,人物关系如何处理,主要人物与配角之间如何布局,她都得像导演一样从头到尾进行整体构思、设计。由于废彩票颜色鲜艳,喜庆色彩较多,黑色偏少,有时为了配一种颜色,表现一个面部表情,如折十二钗的飘飘秀发,她得在废彩票纸中反反复复翻寻无数遍,来来去去选择几十甚至上百张。好在,随着彩票事业的发展,各彩票店销售火爆,废彩票取之不尽,附近彩票店老板听说贺老师有这样的爱好,有时一送就是一麻袋几十斤。

贺老师告诉我们,过去她常用糖果纸、包装纸来创作折纸作品,自从发现废彩票纸后,就喜欢上了这种创作材料,几年来创作了大大小小数十上百件作品。今年得知省里举行即开型彩票手工艺品大赛后,从构思设计、收集材料到创作装裱,耗时3个多月,选用废彩票纸数千张,创作了这幅《金陵十二钗》。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幅作品最终获得平面作品类二等奖。

  一生爱好成就折纸工艺大师

贺桂华老师创作《红楼梦》系列作品是想通过自己的折纸艺术让年轻人喜欢上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贺老师40年坚持不懈地创作,则源于她对折纸艺术的爱好。

贺桂华老师说,她从小就对有色彩、图案的东西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兴趣和敏感力。小时候,外婆跟她们住在一起,她特别喜欢外婆珍藏的那本厚厚的布鞋花样书,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常常把那本书抱出来仔细翻看,甚至学着外婆描图的架势跟着描图。读小学时喜欢在写作业的石板上画小鸟,喜欢爸爸买回来的小人书。那时,在小人书破损后,她能描摹小人书上的插图,自己画一张新的封面,将小人书修补好。读师范时,她参加了学校的美术学习小组,是组里唯一的女生,师范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湘钢第三子弟学校,教起了美术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贺桂华与糖果包装纸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些漂亮的糖果纸成了她的最爱。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将一张破损的糖纸拿在手中捏捏弄弄,结果把糖果纸折成了一个身着衣裙的小人形,就是这次不经意的发现和游戏般的简单制作,开启了她折纸艺术的大门。

上世纪八十年代,贺桂华从简单的单个人物折纸起步,开始创作大批古典和现代的群体艺术作品,并摸索出了一套基本技法、经验和规律,在参加湘钢美术展览、全市性的比赛时,一经亮相,就引起了众多专家和市民的惊叹。其中当时的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市美协副主席、著名版画家涂幼扬老师给予了贺桂华莫大的鼓励,曾两次去她家中看望,并鼓励她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地创制糖纸艺术,一定能在民间艺术这片天地里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坚持必有收获,1988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专程来到湘潭,为贺桂华拍摄了彩纸折叠艺术作品专题片,并在全国各电影院正式放映电影前加映,中央电视台四频道也进行了专题播放。2013年,省轻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和省工艺美术协会共同评定并授予贺桂华“折纸工艺大师”称号,同年12月,省文联和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湖南省第一届民间文学艺术奖上,贺桂华获得了银质奖。

近两年来,贺桂华尝试着使用不同材料进行折纸创作,发现福彩店扔弃的废彩票是一种绝佳的创作材料,色彩鲜艳丰富,质地光滑细腻,很适合折纸创作,也有助于宣传“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福彩理念和福彩事业,创作的作品也更加唯美、细腻。

彩票文化 废弃彩票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