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职业足球的层面,24年来三个人最成功:“万达时代”的王健林、“恒大时代”的许家印、缔造“崇明岛一代”的徐根宝。
王健林和许家印都是商人,成功更多与资本有关。但徐根宝不一样。
74岁的徐根宝是个真正足球人。他是一个强硬进取、控制欲极强,却又识时务的上海男人。
青年球员时代的徐根宝在上海的发展并不顺利。由于身体素质稍差,他没有被上海队选中,而是辗转加入了南京部队队、进而加盟八一队。八一足球队当时等同于国家队,得益这个大平台的历练,徐根宝1966年入选国足,司职左后卫的他在国足呆了九年,一度担任过队长。在某场中外友谊赛上,徐根宝以国足队长的身份接受了周总理的握手礼。
若干年后,当徐根宝在崇明岛大干一场的时候,他基地的贵宾酒店一楼的荣誉室里,那张周总理与他握手的巨幅黑白合影,占据着最中央、最显眼的位置。而40年后,当他将同样因身体素质而不被人重视的武磊从南京带到上海时,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1986年,当时中国足协掌门人年维泗命令徐根宝组建国家二队,目的是为国家队输送人才。组队一年后,徐根宝认为国二队比赛太少锻炼不够,大胆提出参加国内联赛。1988年,国二队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还是获得了顶级联赛亚军。1989年,徐根宝带领国二队力压当时的班霸辽宁队,夺取顶级联赛冠军,震惊了中国足坛。
由于国际足联修改规则,奥运会球员年龄必须限制在23岁以下。1989年原国二队改组为国奥队,徐根宝将超龄球员调整出队,招入一些新的适龄球员,继续打国内联赛。1990年和1991年,国奥队的成绩都不好,甚至在1991年底降级。当年三月,徐根宝竞选国足主帅成功,他一肩双挑,将先带国奥冲击巴塞罗那奥运会,再掌国足教鞭。可惜的是,1992年吉隆坡的“黑色9分钟”,断送了徐根宝的国足主帅之梦,施拉普纳随后入主。
那批国奥队的球员就不用多说了,郝海东、范志毅、彭伟国、胡志军、江津、徐弘、魏群、姜峰、李明、韩金铭、黎兵、高峰、蔡晟.....全是整个90年代甲A诸侯的中流砥柱人物,也是2001年冲击世界杯的核心老将。球员特点鲜明、成材率高,是徐根宝从执掌1992一代国奥队就凸显出来的优势。多年后他主导的“崇明岛模式”,徐根宝能培养出近百个职业球员、10多名国脚,绝非偶然。
多年之后,徐根宝曾反思那次国奥兵败的原因,其中一个是临时用广东籍球员过多,造成原来抢逼围的风格丢失。“抢逼围”三个字在中国足坛,基是等于徐根宝的个人标签,也是他在上海申花扬名立万的本钱。
“抢逼围”并不等于一味推崇力量型踢法。比如他的三大得意弟子高洪波、胡志军、武磊,三人堪称30年来中国足坛难得的前锋天才,但基本走的都是抢点型射手的灵动路数。
从1995年的上海申花、1998年的大连万达甲A夺冠,乃至1997年广州松日“谢天谢地谢人”、2001年上海中远冲A、2002年引爆“上海德比”——徐根宝在职业足球上曾经取得过巨大成功,但那些成功在他内心深处其实并不开心——他的梦想是打造92一代曼联那样的模式。
所以从1995年开始,他就已经大力涉足“青训”的江湖。“上海02俱乐部”是一个已经很遥远的名字了,当时徐根宝就是为了培养一批1981、1982年出生的球员,志在冲击2002年世界杯。杜威、孙吉、孙祥、于涛、姚力君这些名字在中国职业足球的江湖是排得上号的,杜威的成就也远非如今中超的本土中卫可比。或许,下一个能挑战杜威的“崇明岛出品”是如今第一个“00后国脚”朱辰杰。
然而“02一代”最终只是“根宝模式”这个实验室里的“半成品”。2001年开始,徐根宝倾家荡产3000万投资崇明岛基地,真正把身家性命压在了“青训”这条路上。那年的崇明岛,岛上还是参天大树,徐根宝的基地孤零零在深林中一隅。三个半足球场,草皮质量平平、有一半还是泥地。那时候的室内足球场还没有建起来,球员宿舍不大、但很干净。徐根宝除了带训练,还要每天在自己的基地宾馆接待各路人马:家长、政府官员、企业家、债主......,岛上没有人不认识他。
那时候还不到60岁的徐根宝立下宏愿:十年磨一剑,打造中国的曼联。
但是,青训不是一天两天的营生,更不是短线赚大钱的生意。银行的还贷、同行的质疑、家长的期盼,都令徐根宝很煎熬。换了别人,根本不可能熬下去。但根宝不同,他用自己的人脉和号召力,得到当地政府和银行的帮忙,度过了他最难熬的一段日子。
2005年,“上海东亚俱乐部”的成立,令他的“崇明岛模式”迎来曙光。青训为了出人才,出人才必须在职业联赛的舞台锻炼,在职业联赛站稳出头了,才可能去国家队争光。这是“青训”事业和产业最最颠扑不破的真理。
2007年是“根宝青训”最关键的一年。当年,上海市体育局与根宝签约:联合组建第十一届全运会上海男足。上海市体育局在经费、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同时帮助足球队选拔补充相同年龄段的优秀队员,推荐合适的执行教练、队医和科研人员。如此一来,和谐解决了两种体制碰撞的问题。
2007年,徐根宝率领上海东亚足球队取得中国乙级联赛冠军,并冲甲成功。2009年徐根宝率领东亚为班底的上海队夺得了阔别26年之久的十一运会男足冠军。2012年,上海东亚以中甲冠军身份冲超。2013年,大型国企上海上港接手东亚。2018年,上港夺得中超冠军。
东亚模式曾经的成功,何尝没有仿效者?比如广东日之泉。
广州的民营企业老板林勤在2006年脱手广州日之泉队之后,2007年也和广东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采取“官助民办”的方式,以已经集训了5年的广东青年队为班底,共建“广东日之泉俱乐部”。广东日之泉队仅仅比东亚迟一年冲甲,两队在十一运会的决赛场上兵戎相见。
如果说,目前上港阵中的武磊、吕文君、蔡惠康、王燊超、颜骏凌是“东亚五虎”的话,当年日之泉阵中也可对标叶伟超、史亮、潘佳、尹鸿博、李健这“五虎”。甚至当初的徐根宝认为,东亚+日之泉可组建最强的89国奥队;若得史亮、尹鸿博二人加入东亚,东亚5年内可称霸中超。奈何,2009年之后“东亚一代”与“日之泉一代”的故事背道而驰,注定了两批球员天差地别的境况。
足球青训人才的产出有各种思路。“集体圈养”并非必然的错误,崇明岛出品的也非全是天才,关键是后续的平台和上升的通道。
总结“崇明岛模式”不难发现:强化青训+政府资源+国有资本,构成了徐根宝60岁后人生轨迹的开挂。
出一个徐根宝很难。但中国足球如果仅仅只有一个徐根宝,要“冲出亚洲”,难上加难!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