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客足球独家连载《体育二十年历险记》,欧迅体育创始人朱晓东描绘从日本J联盟、创建A3联赛、协助举办女足世界杯的激荡二十年。
57.
从南半球飞来东京开会的“推广人”德瑞克,身穿一套时尚的浅绀色的薄羊毛西服,一团深蓝色的胸巾簇拥在上装左胸。
只是,没有带外套的他大概是低估了3月底早春时节东京的寒冷,刚进会议室时有点脸色发白。在会议室喝了几口阿彩给他倒的热茶之后,脸色终于开始红润起来。
“中日韩联赛各派前年度的冠军俱乐部: 鹿岛鹿角,大连万达,和安阳LG,参加我们的‘亚太冠军联赛’;3个俱乐部各打一个主客场,一共6场比赛。我们承担所有的来回机票,四星级酒店和其他赛事相关费用”。
一般来说,这类商业赛事的“推广人”确实需要负担所有参赛人员的出行,住宿,餐饮和其他的比赛相关成本,但一定不止这些。
果然,“除此之外,我们还准备了高额的奖金,总额50万美元。”
总体来说,虽然感觉条件一般,但也算是个货真价实的Offer(提案)。决定再多问几个问题。
“你们之前做过类似的比赛吗?”
“1999年曼联在上海,和上海申花的比赛是我们做的。”德瑞克放下端在手上的茶杯,下意识的挺了挺胸,说到。
“是吗,挣钱了吗?”我很好奇,1999年的曼联和申花的比赛,是很有名的一场比赛。
因为当时两个球队的胸前主赞助商都是日本电器商“夏普”,所以这场比赛也得到了夏普公司的额外支持,冠名为“夏普杯”,而那一年的曼联在去上海之前刚刚在欧冠决赛中神奇逆转,打败了拜仁慕尼黑,夺得俱乐部史上第一个三冠王。那场在上海的比赛,听说球迷抢票几近疯狂。
“你觉得呢?不然为什么我们会想要做更多的比赛?”德瑞克狡黠的笑着,用他的方式回答了我的问题。
现在回看起来,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前十年,大概是足球商业赛事“推广人”的黄金时代。
当时欧洲大牌俱乐部来亚洲的次数还没有那么频繁,邀请他们的成本,包括球队出场费,随行人数,酒店级别也相对比较好谈,而国内甚至整个亚洲地区见到足球巨星的机会也还不是太多,所以每次像曼联,巴萨皇马之类的来到国内,总是能够引起轰动,球迷踊跃购票,俱乐部也觉得达成了市场宣传的效果,而“推广人”往往也能够有一些利润。
只是之后欧洲豪门俱乐部的季前赛市场发生了不少变化,包括俱乐部来到亚洲频次的增加,俱乐部对出场费的期待值的上升,其他相关成本增加等等,这个趋势在2013年由几个美国的体育迷财主创立的“国际冠军杯”成型之后更加明显。
国际冠军杯通过承诺给欧洲俱乐部更高的出场费(高出之前的市场价2-3倍)获得这些俱乐部的独家优先邀请参赛的权利,并且每年在全球市场统一安排商业季前赛。
这样整合了市场也统一了品牌,看上去是一个正当的体育赛事“产业化”的打开方式,但在那以后,几乎所有的“推广人”,包括国际冠军杯的发起人在内,大家一起开始亏钱。所谓的市场的“无形之手”,大概还要看第三只手,这只伸在“资本”兜里的手有多长吧。
然而,在2001年的春未暖花未开的时节,德瑞克在J联盟会议室里捧着阿彩给他续上的第二杯热茶的时候,大概感觉到的只是三月东京的寒流而已。
我把德瑞克的方案交上去之后,在联盟内部得到了几种不同的声音。
“比赛方式用主客场制的话,拖的时间太长,有可能会影响国内联赛的上座,你看”,联盟竞赛部负责人加贺山指着对方提供的资料上的赛事日程,“有的是周三,倒还可以,周末是留给国内联赛的,不可能移作他用。”
J联盟内部对于联赛的赛程有着很强的执念,平时为了不受日本国家队集训的影响,联盟一直在和日本足协在斗争和协调中度过。久而久之,“周末必须让给有更多观众可以来光顾的职业足球”的想法,在日本足球界已经生根。让这个澳洲公司的提议改变这一点,很难。
“再说,如果在日本主场比赛,但没有观众看球的话怎么办?周末的比赛日不可能让给这个什么‘亚太联赛’,但对阵亚洲的球队,估计周中也没人看,这样的比赛不太可能持续下去。”马酱补了一刀。
虽然比赛有人承诺“买单”,但日本足球界的人士都没有办法承受比赛没人去现场看的假设,认为这是对自己所做的事业的莫大伤害。即使有人买单,如果比赛场地空空荡荡,包括马酱在内的很多人会认为自己亵渎了职业足球。
“不过如果他们愿意多给些钱,我们倒是可以想办法在周中比赛,并且组织观众。”对于增加收入比较敏感的大介,想法更像是一个生意人,也不介意桌对面的马酱和加贺山一脸空白的看着他。
联盟秘书长佐佐木挠了挠头,不紧不慢的对我说,“Shu酱,这事也不急,你先和这个什么克谈着,就说我们也有其他报价,让他们提一提价格,我们继续考虑之类的。”
“另外”,他看了一眼大介,“你可以适当跟媒体透露一下,就说我们收到了跨国联赛的提案,联盟正在考虑。”
文:朱晓东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