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26日凌晨,伊朗队在世预赛亚洲区以2-2绝平乌兹别克斯坦,提前两轮锁定2026年世界杯参赛资格,成为亚洲第三支、全球第七支晋级的球队。
然而,这场体育胜利背后却笼罩着巨大的政治阴云——美国与伊朗的紧张关系可能直接导致伊朗队无法入境美国参赛,甚至重演国际足坛因政治冲突被迫调整赛事的先例。
一、 晋级之路与政治现实的碰撞
伊朗队是亚洲传统强队,连续四届闯入世界杯(2014-2026),队史第七次晋级正赛。本次世预赛中,他们以8轮6胜2平的不败战绩强势出线,塔雷米等球星的表现更是让球迷对世界杯充满期待。然而,国际政治局势为这支球队的征程蒙上阴影。
自特朗普于2025年重新就任美国总统后,美伊关系持续紧张。美国政府将伊朗列入入境“红色名单”,禁止其公民入境,理由是伊朗核计划的推进以及两国未达成新的核协议。尽管国际足联可能为伊朗球员、教练及代表团成员提供签证担保,但这一豁免范围是否覆盖所有相关人员(如球迷、后勤团队)仍存疑。此外,德黑兰缺乏美国大使馆,伊朗公民需辗转土耳其或阿联酋申请签证,进一步增加了不确定性。
二、历史先例与潜在风险
国际足联曾因政治压力调整赛事安排。2023年,印度尼西亚因反对以色列参加U20世界杯,被国际足联剥夺主办权,赛事改由阿根廷承办。但根据惯例,其可能通过外交渠道协调,强调体育应超越政治的立场。
特朗普政府的强硬态度可能成为最大变数。2025年3月,特朗普向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出“两个月内达成核协议”的最后通牒,若谈判破裂,美方可能进一步收紧对伊政策,直接影响世界杯的筹备。
三、体育与政治的永恒博弈
伊朗队的困境折射出大型体育赛事与地缘政治的复杂纠葛。2026年世界杯首次由三国联合主办,本应展现“团结与包容”的主题,但政治分歧可能令这一愿景打折扣。若伊朗队最终缺席,不仅损害赛事完整性,也将重创国际足联的公信力。
未来两个月的美伊核谈判结果或成为关键转折点。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体育能否再次成为打破僵局的桥梁,还是沦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