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3月的世预赛18强赛中,中国男足主场0-2负于澳大利亚后,主帅伊万科维奇在赛后发布会上多次强调,国脚在俱乐部的出场时间不足是导致国家队表现低迷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
一、伊万的主要观点与数据支持
1. 国脚出场时间不足的现状
伊万指出,国家队中约60%的球员在联赛初期缺乏稳定的俱乐部出场机会。例如:
张玉宁、李磊(北京国安):中超前两轮均为替补,累计出场时间不足20分钟。
杨泽翔(上海申花):中超前两轮0出场,亚冠仅替补登场46分钟。
徐皓阳(上海申花)、谢文能(山东泰山):联赛中出场时间均不足90分钟。
首发11人中,仅有王大雷、韩鹏飞、蒋圣龙、曹永竞4人是俱乐部铁主力。
2.对国家队状态的影响
伊万认为,缺乏比赛导致国脚难以保持竞技状态,尤其是在密集赛程下(如5天内连战沙特与澳大利亚),体能和配合均受影响。但他仍对球员的努力表示肯定。
二、争议与批评
1. “甩锅”质疑
部分媒体和球迷认为,伊万将失利归咎于俱乐部出场时间缺乏逻辑性。例如:
战术与选人矛盾:伊万征召了多名联赛出场时间少的球员(如黄政宇、李磊),却未优先选择状态更稳定的球员,被指“自相矛盾”。
集训时间充足:国家队有长达20天的集训期,教练组本可通过针对性训练调整球员状态,但实际效果未达预期。
2. 俱乐部与国家队矛盾激化
伊万的言论可能引发俱乐部主帅的不满。例如,国安主帅塞蒂恩和申花主帅斯卢茨基被认为不会接受这种“责任转嫁”,尤其涉及对球员使用策略的质疑。
三、深层原因分析
1. 联赛竞争与短期利益导向
中超俱乐部普遍依赖外援和即战力,压缩了本土球员尤其是国脚的出场空间。例如,深圳队的拜合拉木等年轻球员因经验不足难以获得机会。
2. 青训与职业体系脱节
青训球员进入一线队后缺乏持续培养机制,导致国脚在俱乐部面临“高竞争、低机会”的困境。
四、伊万的执教压力
若无法在后续比赛中调整战术并改善选人逻辑,伊万的帅位可能面临更大质疑。同时,其“菱形中场单后腰”战术的合理性也受到批评。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