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彩票公益金这个老话题又被炒热了,不过这次引爆舆论的不是官媒,而是来自英国的《金融时报》,一篇名为《中国智库质疑“国营”彩票的支出》迅速被国内各大网站竞相转载。
彩票公益金本不是一个新话题,关于彩票公益金使用的质疑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质疑归质疑,终究没有谁能够爆出公益金的内幕,而这次“1000亿彩票公益金只有400亿用于福利事业”的消息,被媒体当成一个精准的数据来解读,媒体们自然卯足了劲,朝公益金开炮。
【光明网:彩票收入流向该给个明白账了】
光明网指出,近年来,我国彩票事业迅猛发展,但管理体制却处于滞后状态。这种失衡的结果,就是越发展越危险。现在,到了彩票收入流向该给了明白账的时候了。
在我国,只有“官办”的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是合法博彩。因此,这两种彩票从一出生,就带有很明确的公益属性,也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除支付一定的发行成本外,彩票公益金必须专款专用于社会福利、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彩票发行实际上是一项公益慈善事业,集全社会之力筹集来的资金只有用于公益事业,才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反之,如果近半数的彩票公益去向不明,则严重损害了彩票的公信力,也与其初衷背道而驰。<<详细
【南都社论:彩票公益金去向需要权威信息】
南都社论认为,披露彩票公益金去向的权威信息,尽早公开审计报告,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更是捍卫公益彩票合法性根基、让彩票业走上健康之路的需要。
发展彩票业的目的是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公益福利事业上来,还有什么能比让人们知道公益金的具体流向更能激活公众的亲和感?披露更多信息、尽早公开审计报告并从中发现问题,同时还是制度改革的良机。此前曾有专家建议,需要对彩票事业专门立法,并成立脱离部门的独立监管委员会依法监督,如果发现的问题证明了这些建议的可行性,制度改革的时机显然已完全成熟。<<详细
【信息时报:别让彩票公益金一再“装糊涂”】
信息时报关注到,谁动了640亿彩票公益金的大蛋糕?并质疑这笔钱最大的可能是被挪用了。违规就要纠正就要查处,犯罪就要入刑受罚,这是常识。违规就要纠正就要查处,犯罪就要入刑受罚,这是常识。
窥斑见豹,彩票公益金这笔糊涂账,可以通过公共舆论倒逼下的有关部门主动公开或相关部门介入调查来厘清。但是,要解决权力遇到法律和公帑而身份异位的问题,则需要系统性的他律和全方位的自律才能实现。<<详细
【荆楚网:福利彩票遭质疑的背后是信任危机】
荆楚网认为从本质来看,彩票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一场博弈游戏,福利彩票遭质疑的背后,是信任危机。
福利彩票要取信于民、造福于民,其核心仍是强化监管、透明公开。而福利彩票运作透明不能依靠福彩机构本身去推动,相应地,要提高立法层次,尽快制定国家《彩票法》,明确彩票资金用途,明晰部门尽管责任,最大限度降低彩票销售、管理成本,将最大化资金用于福利事业,才不辜负“福利”这一名头。<<详细
【渤海晨报:如何驱散笼罩彩票的疑云】
除了一些大媒体,地方性的网站也再发问。渤海晨报指出,彩票中的一些问题使其陷入混沌的阴影,动摇彩票设置的良好初衷,损害公众对公众慈善事业的信任。
暗箱里容易滋生蛀虫。面对公众的高度关切,国家有关部门一方面应当对彩票销售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体检,查找漏洞、揪出蛀虫、对症下药;一方面应将彩票立法尽快纳入议事日程,让行业接受更大范围、更有力度的监督,为彩票管理设置“防火墙”,用法治阳光驱散笼罩彩票的疑云。<<详情
【中山日报:彩票只有改革才能“出彩”】
中山日报呼吁,彩票改革需要在安全与公开、效率与公平、监督与公信中寻求“最大公约数”,让其博出精彩,成为光彩事业。
彩票只有改革才能“出彩”。彩票 “摸家底”,彩票改革不能“摸石头”。“摸石头”是手段,“过河”才是改革的目的。无论是出于彩票事业健康发展的需求,还是以合法途径形成 “互联网+彩票”的多元化模式,彩票运行机制都不能“闭关自守”,彩票业也不能成为改革舰队中“最慢的船只”。<<详情
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是彩票公益金还是有关彩票的各种谜题都将慢慢解开,但是官方的沉默,信息的不公开导致这个过程一慢再慢。我们也希望,彩票行业的各种资讯能够公开透明,不再依靠媒体的调查报道乃至外媒的风声,希望笼罩彩票的疑云早日散去,中国彩票的信任危机早日解除。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