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彩看球

整顿网络售彩不等于拒绝互联网技术

这几年国内彩票销售取得令人瞩目的增长奇迹,期间互联网售彩也曾风光无限。但风光之中也有许多让人搞不清楚的地方,所谓2014年销售850亿的说法无法核实确认。同样,到底有多少网站参与销售彩票也无法确认。此外,我们也无法确认网售中夹杂多少私彩,也无法知道销售机构到底给网站多少个点的发行费。里里外外,颇有点云山雾罩的味道。

2014年底史无前例的行业大审计中,最早确定的就是销售机构擅自开通网售是违规的。2015年3月,屡禁不止的网上售彩终于随着销售机构的断供而戛然而止。

随着无序网售彩票的停止,彩票市场的整顿初见成效。但经过一小段时间的沉寂后,一直等待网售解禁的网站可能有点着急了,于是一些关于网售的议论开始出现网上。由于彩票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都是政府机关,不便于在网上阐述观点,即使发布了通知、公告,业内也常常有许多奇怪的解读来喧宾夺主、混淆视听。

整顿网络售彩绝不是任性

在彩票审计风暴下,最近对彩票机构停止网上销售彩票的争议理性客观多了,但也不乏炒作批评之声,虽然炒作批评者未必真是所有媒体和民众,但是影响还是有的。

网上关于彩票和互联网的舆论和时政结合度颇值得钦佩,把国务院领导对一些官场陋习的批评,原封不动地转给彩票业。比如说把有关部门整顿网上售彩定义为“任性”,以对应李克强总理批评官员时所说的“有权也不能任性”。这个帽子大了一点,也不知道戴给谁合适。

彩票发行机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迄今为止并没有批准谁可以网售彩票,未经批准擅自进行网上销售彩票的彩票销售机构,勇于纠正错误,整顿网上销售,致使网站断供,本来是一项由乱及治的正确措施,不知道为什么会被说成是任性。难道销售机构这次严肃的自查自纠是任性?还是主管部门与监管部门要求销售机构纠正擅自利用互联网销售是任性?难道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自己范围内的事情成了任性?

其实认真想想,整顿网上销售彩票的确影响了一些相关方的利益,后者骤然利益受损,有些怨怼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乱扣大帽子就有点过了。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他处在彩票监管和主管的位置,都会选择这种做法,只是能否这么温和就不知道了。

不能否认,彩票销售总额增加,公益金募集量也会有同步增加,但是彩票不是消费品,购买彩票后失望者大大高于得利者。谁也不能否认彩票的负面作用,网上销售彩票放大了彩票的负面作用。对于不允许彩票折价销售、不允许虚假宣传等规定,网站售彩都置之于不顾,为扩大销量展开浑身解数,不仅注册送礼金,存多少送多少,甚至有些网站还宣传购彩包中,使购彩者虚火上升。

彩票网售销量增加的同时,带来的负面问题同样让人心惊。

许多局外人认为,与网上销售其他商品一样,虚拟的网络市场可能会降低彩票的销售费用,但事实恰恰相反,互联网销售彩票使彩票销售机构销售成本大大增加。网站销售彩票获取的高额发行费大大超过了销售网点的提取比例,有些机构不但将发行费全额给予网站,更过分的是还贴上了公益金。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对彩票资金的一种侵占。如果有人说当时有站皆彩的局面才是太任性了,是否更能成立?

整顿网络售彩≠拒绝互联网技术

也许仅给整顿网络销售彩票扣上任性的帽子力度不够,最近有人又把另一顶帽子扣在彩票头上,批评彩票拒绝互联网。乍一听这似乎是关心彩票的技术进步,细一想就发现这里面纰漏很多。

首先,网站销售彩票就是所谓的彩票业和互联网结合,就是所谓彩票的技术进步吗?这里面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互联网和网站不是一回事,网站要依赖于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品,本身不能代表互联网本身。互联网是通讯技术革命的产物,是计算机进步所致。电脑彩票的产生就依赖现代通讯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彩票由半热线进步到全热线系统。正是互联网技术进步促进了彩票品种的丰富。现代彩票业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不可能也不会拒绝互联网。

彩票在互联网销售方面不存在技术问题,网站其实就是一个非实体的市场,只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办市场而已。对于网络售彩,一些门户网站参与其中,当然专门为卖彩票而成立的网站就更多了。在网站这样一个非实体市场中,没有任何一种商品能享受彩票的待遇,彩票的特殊性由此亦可见一斑。而私彩可能连系统都没有,一样可以利用网络来销售。这都说明网站销售彩票与否,与彩票的技术进步没有什么关系。

网上销售彩票技术门槛很低,最简单的三五个人搞个网站就可以弄起来。具体有些所谓出票系统,不仅不代表彩票的技术进步,反而证明有些彩票系统存在着一些应该改进的地方。不许擅自在网站上销售彩票,是彩票在销售渠道选择上的审慎,也是彩票监管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职责所在。

如果认真研判,可能前几年有些懈怠了,险些造成渠道左右政策、控制机构、尾大不掉的局面。这不是危言耸听,面对强势彩票销售网站,许多销售机构大有低头做小的态度,为销量、为业绩额外多付发行费似乎也心甘情愿。销售彩票的网站数以百记,似乎还成立了互联网彩票自律组织,一时间风生水起,大有取彩票销售机构而代之之势。且不说私彩夹杂其中,彩民利益难以保证,单是许多网站之间的无序竞争,就使彩票的各种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实体网点遭受挤压举步维艰,彩民、国家、彩票机构的利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停止擅自利用互联网销售彩票,绝不意味着彩票业拒绝互联网技术,网站只是互联网的衍生物,绝不是互联网技术本身,网站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水平未必有彩票业高。

至于停止擅自利用互联网销售彩票,对彩票的销量是否有大的影响呢?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应该不会太大。

购买彩票不是一种生活必须,更多的是一种习惯。彩票的供应没有变化,实体市场会慢慢地吸收消化,网站给彩民提供了方便也是不容否定的事实,但方便之外还要讲规矩和秩序。就像路边的摊点,虽然方便居民购买,但也不能因为方便居民就允许乱设摊点,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能为方便部分彩民而放任网站随意销售彩票。如果方便就是随便的理由,彩票取消政府特许,放任买卖,可能最方便。但这样做的后果当然是可怕的,彩票无节制地销售引发的社会问题,可能会危及我们的整个社会。

彩票是一种微笑纳税,除去比例极小的中奖者,绝大部分购彩者是做了奉献。彩民因投入过大而引发社会问题也曾发生,彩票发展一定要有度。不要说彩票这种有一定负面作用的活动不能无节制而且不择手段地发展,世界上任何产品恐怕都不能无节制地发展。经济发展也不是越快越好,产能过剩,污染肆虐,都给我们提出了警示。

世界范围内,不管什么样社会制度的国家,任何负责任的政府都不会无节制地发行彩票。作为以民为本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更不能为发行机构的业绩、地方利益和彩票相关企业的收益而牺牲社会稳定和彩民利益,彩票监管部门和主管部门也不能放弃自己的职责,听凭彩票市场失控。

什么是互联网彩票

彩票不会拒绝互联网,互联网一定会促进彩票技术的进步,但不一定能促进彩票品种的变化。为了说明彩票和互联网关联,有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可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这个词就是“互联网彩票”。

首先“互联网彩票”本身不是彩票业的正式词汇,彩票分类有很多角度,按不同游戏方式可以分为乐透型、数字型、竞猜型、基诺型、即开型等等,这是国际彩票界的通用分法。在我国,彩票分类可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也不太可能分出互联网彩票。

所谓“互联网彩票”有几种含义,一种是现在网站销售彩票,网站只是作为一种销售渠道,彩票还是原来的彩票,既不关乎互联网技术,也和彩票品种无关。还有一种是结合现在的互联网技术,设计一种适合智能手机的彩票,可能手机即开游戏就是。如果认真分析,智能手机销售彩票也有两种,一种与网站售彩一样,卖传统彩票,所谓客户端即是,不过这种售彩已随整顿网售而停止。另一种则是现在正小心翼翼推出的手机即开,这种彩票实际上是视频型彩票的终端个人化,也不能称之为互联网彩票。

彩票发展许多年了,只有计算机的出现才使彩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彩票和互联网皆是计算机之子。虽然互联网现在风头正劲,但毕竟只是计算机技术的产物。彩票的进步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利用互联网作为彩票的销售渠道也是必须的。既然是销售渠道,管理权就一定要掌握在发行和销售机构手里,也一定应当按《彩票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有可能是机构自营,也可能是机构与社会适度合作,无论如何,都要履行审批手续后才可以开通。

国外对互联网售彩更谨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后说说国外的所谓互联网销售。

资本主义国家对彩票的态度一般比我们保守,从没出现过类似我国前一段的“有站皆彩”的壮观景象。现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在网上销售彩票,但都是机构自管,基本上一个销售机构开一个专门销售彩票的网站。

可能有些舆论说国外网上售彩比例甚大,其实那些多是博彩和赌博业的网站。在国外彩票虽然归于博彩业之中,但实际管理上区分的很清楚,彩票基本上由政府管理,按比例提取公益类费用,博彩则按特殊税率征税,一般是发牌授权公司经营。中国很多彩票专家其实可能是博彩业专家,研究范围较广,有时将其混为一谈亦所难免。

外国彩票业对互联网售彩似乎还在小心翼翼地探索推进,这种谨慎的态度似乎也值得借鉴。我们有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精神纵然可嘉,但彩票毕竟要由国家背书,是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的活动,小心谨慎绝不为过。

网上售彩的争议可能还会继续下去,彩票事业的发展也一定不会停滞,中国的公益事业也必将得到彩票业的有力臂助。一切关心彩票业的人士都一定会是热心公益的人士,彩票事业在其关心支持下定将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网彩整顿 互联网彩票

评论正在加载...